读《一课经济学》

本书的主题是公共经济学。跟《牛奶可乐经济学》类似,用通俗易懂的事例来解释经济学术语。不同的是《牛奶》侧重于对个体的影响,而本书关注的是宏观层面的。

本书可以用一句话概括(原文):经济学的艺术在于不仅要观察任何行为或政策的即期影响,更要考察比较长远的影响;不仅要关注政策对某个群体产生的影响,更要追踪对所有群体造成的影响

好书。还没看完,就打了五星了。好多知识点啊,引人深思。几乎每天看一段都有改变我认知的地方(说颠覆好像有点大)。 例如,限定每周工时的法律法规是政府用来避免失业或提高就业率,这是之前从没想到过的。以前觉得这是人本思想或社会的进步使劳动力得到了解放。

以下是摘录的知识点

  • 谬误的共同特征:只强调了一半的真相
  • 破而后立:因为老旧工厂在战时被摧毁,得以更换现代化的厂房和设备,生产效率提高,成本降低,所以日德有“战后优势”。
    作者不同意这样的观点,原因是这只说出了部分的事实。只有在厂房和设备折旧或过时,价值接近于破铜烂铁时被摧毁,才对当事人有利。从长远看,战争只会带来破坏。
  • 古典经济学家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能观察到间接的结果,即他们关注经济政策或动向对整个社会的长期影响。不足之处在于过分注重长期和全局,反而忽视了短期和局部效应。
  • 一种错误的假设/认识:世界上可做的工作是有限的。只要还有人的需要或愿望还没有获得满足,能做的事就没有止境。
  • 经济进步的首要原则:追求生产最大化,即用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益。
  • 充分生产 vs 充分就业:充分就业是手段,充分生产才是目的。偏离了目标,充分就业没有意义,甚至是有害的,如希特勒引起的二次世界大战,都没闲着,忙着生产军备。
  • 自由贸易&专业分工:如果购买一件东西的花费少于自己在家制造的成本,就不要自家动手做。鞋匠不会自己缝衣服,裁缝也不会自己做鞋子。
  • 关税是以牺牲消费者来造福生产者的一种手段。所有的消费者vs受保护的生产者。其他行业的生产者也是受害者,特别是出口业的,没有进就没有出。
  • 一个国家需要出口的理由是赚钱来支付其出口。进口,让一个国家的消费者能以比国内便宜的价格买到外国的商品,也让他们买到国内制造商不生产的商品。
  • 拯救X产业的提案之一是强调X产业已经过度拥挤,政府应该阻止其他公司或劳工进入。 如果确实是过度拥挤,那根本不需要任何强制立法。新资本不会抢着挤进显然要垮掉的行业;投资人不会冒然踏进风险最大、回报率最低的行业;劳工如果能有更好的选择,同样不会进入工资最低、工作最不稳定的行业。
  • 这个世界并非由生产致用的工程师主宰,而是由利润至上的企业家主宰。
  • 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,而不是成本。价格会趋近成本,直至产品消亡。(非原文)
  • 产品A有利可图,大家蜂拥而至。相应地,投入到产品B上的资源就少了。而后,A过剩,B稀缺,风水轮流转。此消彼长,从宏观经济来讲,“波澜不兴”。所以,没必要价格管控。(非原文)
  • 生产要素在任何时候都是有限的。就像人的时间和精力一样,做了A事,就做不了B事。
  • 若迫切的生活需求(如衣服、食物)都没有得到满足,却一味地生产出堆积如山的鞋子,而理由仅仅是我们有能力做鞋子,这种做法可以说要多蠢有多蠢。
  • 投机商也有积极的一面,有稳定价格的作用。一般认为,收获季节是农产品价格 最低的时候,投机商乘机买进囤积,等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再高价倒卖。实际上投机商承担了价格波动的风险。对于投机商来说,若想乘机获利,就会在收获季集中买进。买家越多,农民就越能卖个好价钱。若价格涨到投机商觉得无利可图,他们就会停止买进。每当他们预见价格会下跌,他们就会卖出。卖家越多,价格越不会离谱。不是每个农民都有这样的脑子。所以政府贷款给农民自己囤积是不合理的。
  • 商品价格和劳动力价格是由同样的原则在支配。劳动力就是一种商品。
  • 最低工资法只是用失业取代了低工资。假设法定的最低工资为3000元/月,那些劳动价值够不上3000的劳工将被辞退。因为如果雇主开出3000以下的工资将犯法,高出3000又会亏损。
  • 假设最低工资3000,失业救济金1500。意味着宁愿花1500养一个闲人,也不愿意让他们尽其所能去挣2000的工资。最低工资法剥夺了社会享有这部分人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,也剥夺了这些人凭自力更生而拥有的独立与自尊。
  • 因为有最低工资,有的人不得不失业。所以必须要有救济金。进而导致了这样的局面:每个人努力工作,挣得的只是工资与救济金之间的差额。
  • 实际工资来源于生产,而不是政府的法令。
  • 工会的核心作用:改善自身领域的工作条件,并确保工会会员所提供的劳务能够得到实际市场价。
  • 利润的一大功能是引导生产要素的流向,依照需求来配置各种商品的相对产出。
  • 利润的实现不是靠提高价格,而是靠降低生产成本。
  • 通货膨胀之所以吸引人,最明显、最古老、最顽固的错误在于把“金钱”和“财富”混为一谈。
  • 亚当斯密认为:财富由金银或钱币构成这一普遍存在的观念,是因后者所拥有的两重作用引起的,一是作为交易的媒介,二是作为价值的尺度。
  • (通货膨胀)同样是实质购买力降低,人们无法接受生活费用(物价)不变而工资降低的事实,却会欣然接受工资增加且物价上涨的事实。
  • (要储蓄,大意转述)要是存在银行的钱全部被取出来购买消费品,消费品的价格会被哄抬,迫使生产资料发生转移。而如果放在银行,由银行来放贷,相对来说更理性。
  • 没有哪种进步会不伤害任何人。民风突然改善,受伤害的不仅仅是迎合人们低级趣味为职业的人,那些毕生致力于改善社会风气的人也会受到伤害。社会改革家、警察、律师等都会失业。
  • 齐头并进的经济增长方式从未发生过,并且永远也不可能发生。经济增长只可能是在不同领域以不同的步调增长,甚至此消彼长。
  • 政府为重新分配财富和收入所做的种种努力,只会扼杀生产的积极性,并导致普遍贫困话。(“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”,是一个伟大的构想。)

加入讨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